污水處理是目前城市發展方向上的重要工作,是一門比較前沿的科學工作。涉及到的物理技術除了污水紫外線消毒器之外還有混凝、沉淀、過濾、滲透之類的讓水質變得清澈的凈化工作。然后是各種化學處理工藝,常有臭氧、氯氣之類的殺菌工作,以及生物處理工藝的各式好氧或厭氧的生物反應池。
1、消毒劑指標
國家標準和環境保護局有相同點,但整體上國家標準的限值更加嚴格,主要是對氯化氨、余氯、余二氧化氯等限制標準。此外,國內標準還明確規范了臭氧消毒劑量的多少以及自來水管網氧化劑的含量要求。而對于紫外線并無明確規范劑量,因為紫外線并不會由于過量消毒出現任何水質變化,相對來說更安全、更環保。
2、消毒副產物指標
該指標主要針對一些常見的消毒殘留做限值,主要有溴酸鹽、亞氯酸鹽、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溴甲烷等。這一指標我國國標限制比之美國環保局要求還要更高。通常建議優先采用無消毒副產物的殺菌工藝技術處理飲用水,例如紫外線消毒器、高溫殺菌等方法。
?3、微生物指標
大致來說,我國的微生物指標要求與美國環保局的要求差不多,或者是更高一些。因為環保局要求的是糞大腸菌無法在水樣中檢測到,那么我國除了同樣的規范之外,還要求了細菌的總數在水樣中不超過100CFU/ml,而且氯消毒與臭氧殺菌等工藝難以殺滅的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的卵數也有相應要求。因此提倡紫外線消毒器的投入普及,以快速、有效殺滅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
4、有機物指標
水中有機物指標,我們通常叫TOC,主要標明氯乙烯、甲草胺、苯、四氫化碳、二氯甲烷、三氯乙烯、對二氯苯、苯乙烯等指標要求。對于TOC的降解,主要方法有臭氧、紫外線消毒器、活性炭等技術。